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在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的主题论坛“人工智能引领韧性治理与未来科技”上发言。主办方供图
张宏江认为,回顾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不同发展阶段经历了不同的科学发现范式。
“几千年前,人类就通过观察、实验来描述自然现象。比如‘日心说’是通过对天象的观察来对整个宇宙。随着科学的发展,四五百年前,理论模型范式出现。人们通过对某一现象的观察总结出理论,从而指导新的科学研究。五六十年前,尤其当大型计算机出现后,面临更复杂的问题,比如天气预报、地震模拟,人们无法再用简单的物理公式、简单的方程构建完整的模拟系统研究理论,人们引入了计算范式,用计算来模拟的方式做科学研究。到二十年前,我们进入大数据时代,科研中积累的大量数据可以进一步驱动物理模型。”
“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科研范式。”张宏江说,人工智能经过多年发展,尤其过去15年深度学习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给科学研究推出一个新的范式。“这个范式是AI驱动的范式。实际是用深度学习的算法,直接从数据中建立新的模型,其背后是数据、模型、算法和算力。”
张宏江指出,深度学习在革命性地推动了语言、图像和视频处理、识别和应用之后,正在迅速地改变科学研究的范式,这种新的范式就是物理世界的“数字化+自动化+深度学习”。
他说,“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黄金期,新的设计范式,都可以借用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赋能。”
张宏江坦言,未来十年蕴含着科学发展与产业创新机会,包括数据、模型、算法、算力,其核心是背后的跨学科人才。(完)
卡梅隆为何这次没能创造票房奇迹****** 12月16日,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水之道》在国内公映。公映前,该片被寄予厚望,认为是一部“救市之作”。但事与愿违,该片上映11天,只取得了7.31亿元的票房,这个成绩远不如2010年在内地公映的《阿凡达》。卡梅隆曾经在采访中说过,《阿凡达:水之道》的全球票房要能达到影史前三四名的水准,才可以保证收支平衡。现在看来,这个愿望难度有点大。 曾经凭借《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两次在中国内地市场上创下票房奇迹的卡梅隆,为何这次却票房失灵了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这个电影本身的问题。 先说外部原因。奥密克戎还在国内流行,目前不少观众还是选择暂时不进电影院,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过随着形势的向好,相信部分观众会陆续进电影院补看。 观众对于该片的最大吐槽,来自于过于简单的剧情、不够深刻的主题和相比前作缩水很多的战争场面。 卡梅隆以往的影片在叙事上都非常紧凑,他喜欢线性叙事,即便像《泰坦尼克号》中不得不穿插回忆画面,整部影片也是按照线性叙事来进行,这保证了观众在观看时的流畅性。其次,卡梅隆的以往电影,都是紧紧围绕着一对主人公的故事而展开的,比如《泰坦尼克号》中的罗丝和杰克,《阿凡达》中的杰克和涅提妮。观众跟着主人公的视角进入故事环境,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也是好莱坞大片最常见的叙事技巧。 但这一切,在《阿凡达:水之道》中有了很大的改变,说这是一部“非典型卡梅隆电影”一点也不过分。该片是一部群像戏,这在卡梅隆电影中还是首次。 《阿凡达:水之道》片长193分钟,由于影片将很大篇幅给了孩子,因此整个故事看起来有点散漫,观众也反映观看过程中自己“都走神了”。在《阿凡达》最后,库尔奇少校率领的海军陆战队跟杰克率领的潘多拉星球上的部落人展开了大决战,气势恢宏。相比之下,《阿凡达:水之道》结尾处的决战,只是发生在一艘捕鲲船上,战斗场面的巨大落差,也让很多观众看得不够过瘾。 《阿凡达:水之道》过于浅显的主题也让不少观众诟病。 《阿凡达》刚上映的时候,观众对3D电脑特效惊为天人。但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电脑特效和数字技术已经司空见惯,现在再看《阿凡达:水之道》,惊艳指数明显下降。这些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电影的崛起,尤其是出现了像《流浪地球》这样的爆款科幻电影,虽然在整体制作上跟好莱坞大片还有距离,但《流浪地球》讲述的却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和科幻观,有了这些底气,好莱坞的那些情节简单的大片也就越来越不好使了。(王金跃)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